临海市教师进修学校金崇东:坚守初心使命 促进教育公平
- 秘书科
- 2022-06-02 09:42
- 阅读 284
教育理念的发展从不停歇,改革的浪潮波澜起伏。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现教育均衡,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当代中国教育的主要任务,而教育区域优质均衡发展,教育高质量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作为培养和培训教师的摇篮——教师进修学校一直坚守初心,坚守教育的本质,积极培养并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推进教育均衡发挥自己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为推进教育公平,就必须均衡配置办学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合理配备教师资源,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建立完善保障机制,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而城乡教师的素质提升则是关键之关键。
一、坚守初心,开展知识更新培训。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材在变,教学目标在变,教学的媒介与手段也在变,且现在的学生其视野之开阔,兴趣之广泛,反应之敏捷,思维之活跃,明显对我们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光有“一桶水”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孩子成长需要。教师要主动学习新知识,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并且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所以教师进修学校定期开展知识更新的培训,使城乡每一个教育者都能清晰地明辨教育的本质,准确把握最新的教育动态。每个教育者要及时学习最新理论知识,要研究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要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而不是进行剪刀式的裁剪。教育强调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而不是千人一面步调一致。
二、牢记使命,抓好教育干部优师名师培养。
为提高教师及教育干部的素质,教师进修学校积极开展多形式分类别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及教育干部培训培养工作。全面加强他们的专业发展培训,加强了训前的调研诊断,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加强了训中的培训管理,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加强了训后跟踪反馈,提升了培训的科学性。完善名师名校长、领航名师班的培养机制,落实“乡村教师公益提升计划”,加大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农村业务骨干,建设起一大批充满教育智慧、覆盖城乡的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和名师名校长团队队伍。
三、支援乡村,深化下乡支教服务。
教师进修学校充分利用学校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我校名师以及全市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学校专门成立工作小组,每学期初认真制订支教服务计划,从师资选派、课程安排、活动设想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方案,并不折不扣地进行落实。同时结合新教师、新苗等培训,将专家引入农村学校,现教现学,深化服务。
四、走进经典,搞好校本研修项目。
“走进经典”是校本研修的灵魂项目,是教师生长的理论基点,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不竭源动力。学校认真制订《关于大力推进“走进经典”精品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做好顶层设计,要求各城乡学校把“走进经典”融入校本研修的各个项目,做到“读书和解决问题相结合、读书和培训相结合、读书和教师的自我反思相结合”。2021年,全市就以“悦享经典”为主要内容,通过“校长引领、教师参与、社会共享”等形式,多层面、多方位开展主题式读书分享等活动。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也促进农村学生的成长。地处海拔八百多米的丁公园小学在陈由香校长的带领下坚持阅读立校、传诵经典,因为她们相信,“阅读经典,就是缩短城乡差距的良方”,终于在《浙江诗词大会》省级半决赛入围的30名选手中,有11位来自丁公园小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只能一直向前。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莫问前程几许,只顾风雨兼程。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定能实现教育公平,定能欣赏到教育之路上那美丽无限的风景!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