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山教育集团林国斌:孝敬教育让德育回归本真
- 秘书科
- 2022-06-02 09:51
- 阅读 327
行孝敬 正德行
——孝敬教育让德育回归本真
巾山教育集团林国斌
新时期基础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必备的品格就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可见德育为五育之首。当前,学校德育往往“站得很高、喊得很响”,重说教轻引导、重理论轻实践,难以形成健全的思想道德体系。巾山教育集团多年来探索开展孝敬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切口,从“孝”这一最基础的思想道德修养抓起,以“小”见“大”,全面教育,形成机制,成为学校全面推进五育并举有效的教育载体和途径,让德育回归本真。
一、打造“仁·孝”文化,以孝养德
巾山教育集团创办于1918年,前身是天主教堂私馆,后改私馆为原德小学。学校传承“原德”文化,“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源”。古代的思想家把人们原始朴素的恻隐之心,概括凝练为“仁”,而自孔子开始,人们便把“孝”当作“仁之本”、“义之先”的基础道德准则。古代《孝经》开篇写道“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可见孝敬长辈自古沿习便视作最崇高的美德,是道德教育的原点。
学校打造“仁·孝”校园文化,建立了巾山教育集团孝敬教育实施方案,构建孝道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了孝敬教育文化墙。
知孝
仁·孝— 行孝 — 行孝敬 正德行
扬孝
孝敬教育文化墙
仁·孝”文化坚持从孝敬父母最基础道德修养抓起,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基础道德行为品质,并从发自内心孝敬长辈逐步升华到爱同学、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崇高的道德境界。
二、构建孝敬校本课程,知孝明德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对“孝心”教育一直未重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只知道要孝敬长辈,但对“什么是孝,为什么要孝,怎样去孝”等认识模糊。开展孝敬教育,首先是明理,让学生学习孝敬的基础知识,了解古代的“孝道”和“崇孝”典范,懂得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其对于孝敬有感性的认识,促进孝心思想的初步形成,激发了行孝的欲望,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感。只学不做、只知不行或只停留在孝心思想认识水平上不是教育的目的。因此最后是导行,在知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落在实践,边学边做。从自己的事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中悟理,行中升华,达到“知孝”与“行孝”的有机结合,最终养成持久的“孝行”。做到一日学孝,终生行孝。通过孝心教
育,抓爱心培养,把学生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扩展到爱他人、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拓展到爱学习和爱劳动,实现家校同育,五育并举。
孝敬实践活动
三、建制度抓实践,行孝润德
开设孝敬教育活动课。学校组织编写《孝敬教育读本》,开设了孝敬教育活动课,以每周三、五晨会课或每两周一节班队课作为孝敬知识教育课。教师根据不同年级采用不同教学内容和方式传授孝敬基础知识,组织学生讨论古今孝敬的典范,引导帮助学生开展孝亲敬老实践活动。学校把孝敬教育活动课纳入学校正常教学轨道,确保孝敬教育可持续进行。
孝敬教育读本
重行动,抓实践。建立“孝敬教育实践家校联系卡”,规定了诸如“学生离家或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尊重父母教诲、不顶撞、不耍脾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挑吃不挑穿戴,学会几种特定的礼貌用语”。开展“三心”活动,在家主动完成家庭作业让父母省心,在学校认真学习让父母安心,在外注意人身安全让父母放心。规定每周的周日和父母的生日为孝敬日,孩子在孝敬日为父母做力能所及的家务事,也可在孝敬日到敬老院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并在活动中自觉接受劳动教育。
以活动为主,深入浅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寓教育于多种形式的活动之中,更利于学生对孝敬意义的理解。班级建立同学父母生日档案卡。遇到班级同学家长生日,由中队委代表向家长赠自制的生日贺卡,表示祝贺。班级“颂妈妈(爸爸)”主题队会更有意义,让学生回家对父母亲的工作、生活情况进行调查,然后在班队课中大家七嘴八舌夸妈妈(爸爸)。在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自己父母工作生活的艰辛,激发了孝敬父母的情感。可见精心设计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往往更能增强学生对“孝”的新鲜感和责任感,收到良好教育目的。学校还不定期开展“孝心献父母,爱心报社会”演讲比赛、孝敬标兵事迹报告会,每年评比一批孝敬楷模并隆重颁奖等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孝敬教育,使学生从“知”到“行”促良好孝德品质的养成。
孝敬楷模颁奖仪式
四、家校携手辐射社会,扬孝正德
现实中,学校的一些德育活动很难得到家庭全面配合,但我们实践发现孝敬教育绝大多数家长不但支持还会积极配合。家长认为当前对孩子的教育最缺的就是孝敬教育,学校这一教育做到了家长心坎里。孝敬教育游离了家庭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只有赢得了家庭的配合才能取得教育的真正成效。实行“孝敬教育家校联系册”制度,由家长每周一次评分、评语,并由两位邻居旁证。这一方面要求家长督促子女,如发现子女有违反孝敬教育要求的不文明行为,应及时教育、纠正,并主动与班主任通报;另一方面由邻居签证,严格了学生在社会的行为,让学生懂得不但要爱自己的父母,更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要求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孝敬典范,故此孝敬教育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并由家庭逐步向社会辐射。
孝亲敬老是人们一切思想道德所养成的基础,开展孝敬教育不仅仅是为孝敬长辈教育而教育,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为延伸孝敬教育,把尊师爱友、勤奋学习、勤俭节约、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等纳入教育的体系。通过孝心教育,培养爱心,把学生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进一步升华,真正实现家校共育,扬孝正德。
“一个人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他还会爱他人吗?”巾山教育集团对孝敬教育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找到了学校德育的有效载体,使学生的道德教育得到有效的提升,真正实现“行孝敬正德行”,也找到了家校共同教育可操作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并取得了积极的教育成效。如今,巾山教育集团的孝敬教育成为临海市乃至台州市的学校特色德育品牌。
林国斌,临海市巾山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长,高级教师,临海市人大代表,台州市名师。曾荣获浙江省校园足球优秀校长、台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台州市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台州市英才奖、临海市学科带头人、临海市担当作为好书记等荣誉称号。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