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长论坛

涌泉镇中心校叶高峰:做好教育“加减法” 回归教育本真

  • 2022-07-06 16:41
  • 阅读 311
分享到:

我经常在思考,现在的教育,哪些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哪些又是在做无用功?这也是许多老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当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少做一些“锦上添花”的事,尽量不做“画蛇添足”的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挥教育教学最大的效用,才能培养具有现代化创新性思维的学生。而2021年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不仅浇灌着家长和孩子,也为我们开展教育教学的变革提供了契机。



一、 立足习惯养成,夯实课堂常规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好习惯有哪些呢?在学校,习惯主要分为课堂行为习惯和日常行为规范。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本学年实行校级领导推门听课制度。我同其他校级领导一道,多次走进课堂,了解教师教学常态,关注学生课堂听课习惯。课后,我们进行及时地交流,力求在家常课中发现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此外,学校邀请多位专家来校调研,为课堂精准把脉。时隔几月,当我再次走进那些班级,那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那整齐摆放的书本,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日常行为规范的夯实重在老师一点一滴的教育,重在细枝末节的监督。为夯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校立足《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涌小自律歌》,针对“早晨、中午、放学”三个重要时段,结合课间活动、食堂就餐、放学接送等重点管理,坚持监督,及时巩固,常态化推进日常检查和反馈。

学校力求引导学生在持之以恒的磨合中形成真正有价值而又适合的习惯,助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相信这于学生,也将是一生受益的事。



二、 加强劳动教育,共绘育人体系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一环。

为此,学校结合特色节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形成了劳动教育的序列化。从“植树节”的栽种橘树,到“端午节”的做菖蒲剑、缝香囊、包粽子,再到“儿童节”的巧手自理、厨艺挑战等,学校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将劳动观念与劳动精神融入活动,并计划形成课程。此外,学校结合区域特色,充分结合劳动教育,连续举办了六届“涌”橘文化节。

本学期,学校整合校内土地资源,为每个班级都开辟了一块小小种植地。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生除草、平整土地、整理石块、播种、浇水……共同体验种植的乐趣。生机勃勃的种植园就像一个大课堂,学生在这里近距离接触到了大自然,学到了许多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更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逐步养成了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三、精准设计作业,减轻学生负担

“双减”政策背景下,不断优化作业,才能真正实现轻负高质。

在量上,学校出台了《作业管理细则》,加强了学科组和年级组的作业统筹,利用FTP平台实行校内作业公示,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

在质上,学校围绕本学年《“双减”政策引领的作业管理与命题能力提升研修》这一校本主题,引导教师优化作业设计,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让“学优生”吃好,“学困生”吃饱。为此,学校鼓励教师自主设计、整合练习,并将此作为教学“六认真”考核重要指标。学校开展了《“双减”政策引领的作业管理与命题能力提升》培训活动,邀请了台州学院王少非教授团队来校指导,老师们学有所得。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作业设计大赛,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作业设计能力,让作业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导向。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做好教育“加减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满意度,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让我们紧握“双减”方向盘,五育并举,让教育回归本真!

上一篇:上盘镇中心幼儿园陈剑英:人本治园 优化管 下一篇: 鹿城小学罗敏: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办有品质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