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长论坛

鹿城小学罗敏: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办有品质的教育

  • 秘书科
  • 2022-07-06 16:29
  • 阅读 187
分享到:

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办有品质的教育

临海市鹿城小学  罗敏

我们的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征,教育的主要矛盾从过去的“有学上”转变为现在的“上好学”,教育的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学校要充分发挥优势作为发展的立足点和切入点,通过理念引领,让教育回归本真;通过课程推进,让学校和谐发展;通过文化提升,让学生蓬勃生长,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办有品质的教育。

一、理念引领,让教育回归本真

本真,即本源,真相,本来面貌。那我们的教育本来应是怎么样的?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校长是一个学校的掌舵者和精神领袖,校长的办学思想决定着一个学校荣辱兴衰。几年来,我和学校团队根据学校的地域、历史、文化特点,以“活水”文化为核心,提炼“以‘活’的教育、养‘水’的品质”为办学理念,凝聚师生共同生长,让教育回归本真。

1.以人为本,建设良好校风

学校要让教育回归原点,让教育教学回归到符合生命、生活及教育教学最本质的规律上来,要“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生命得到蓬勃地发展。我们提出并努力践行“活力有致、求真创新”的校风,建设活力有致的校园环境,营造优雅和谐的人文氛围,培养活泼大气,身心灵动的师生,让每一个师生都将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开拓创新。

2.自然为法,彰显崇高教风

教育要以自然为法,尊重个性,因材施教,顺学而导。陶行知认为教育“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要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要拿活的书籍去教孩子”。教师要做到“适性扬长、润物无声”,用无声的爱默默地滋养着学生,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品德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发展付出精力,贡献力量,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心怀大爱、品行端正的君子。

3.学做合一,形成积极学风

“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活的教育”是以生活为主,学而致用,主张探究、实践、创新的教育。学校要积极培养学生拥有积极乐观的活泼心态,自强不息的精神,善良宽容的品格,勇于实践的能力,形成“活泼敏学、涵养生成”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课程推进,让学校和谐发展

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是育人的载体和依据,一所卓越的学校必然拥有卓越的课程。校长要善于通过课程领导,探索课程实施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我们用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所默默无闻小学校到具有一定知名的跨越,“课程体系科学化”“课程内容多元化”“课程实施精细化”是我们的有效做法。我们倡导一种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不断完善,不断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学校以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为活水之“源”,将“五育”和“核心素养”结合,构建了自己鲜明特色的“活水·六分子”课程体系。通过实践,学校在课程实施、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等多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课程体系科学化

课程建设就要科学地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国家课程得到优化、地方课程得到丰富、校本课程得到充实,真正实现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相对统一和有效整合。鹿城小学就在“活水”文化引领下,构建了鹿城小学“品德·善;修养·雅;身心·健;学思·乐;实践·创;合作·容”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活水·六分子” 课程体系,既科学又严谨,充分体现了教育之活,办学之活。

2.课程内容多元化

信息时代对高质量的、富有创造性的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教育,努力克服传统教育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轻能力,重理性轻情感的弊端。因此,课程多元化也成了教育个性化的必然选择。“活水·六分子”课程以多元认知理论为指导,将学校课程分为“水之“善”—德育课程、水之“雅”—修养课程、水之“健”—身心课程、水之“乐”—学思课程、水之“创”—实践课程、水之“容”—合作课程”六大版块核心素养课程内容,旨在通过多元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3.课程实施精细化

课程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需要校长的智慧,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实践与探究。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做到目标要精准、过程要精细、方法要精当、效益要精良。学校有顶层的课程设计后,要在每个维度进行细化,多视角辐射,多平台展开,多措施落实,多元化评价。如“水”之善德育课程建设围绕“上善”核心,从“本善、正善、孝善、诚善、友善”五个视角辐射,通过开展“文明习惯我养成”“红色革命我传承”“雷锋精神我弘扬”等11个系列活动,搭建“课堂阵地教育” “主题活动推进”“文化建设熏陶”“评价体系激励”四个平台有效实施,建构“若水小陶子”“若水小精灵”“若水小天使”“若水星少年”四级晋升评价体系,把德育课程做得细致,做得精致,做到极致,做成品牌。

三、文化提升,让学生蓬勃生长

学校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了学校的形象,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和长久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文化有着潜在的育人功能,它能塑造人格、陶冶心灵、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而且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几年来,我们以“活水”文化为核心,坚持“教育回归原点,生命蓬勃生长”的办学宗旨,不断打造物质文化,塑造精神文化,拓宽行动文化,提升“水”般博爱、智慧的学校“品位”,“水”般包容、志远的教师“品格”,“水”般自强、坚毅的学生“品质”。

1.打造物质文化基础,构建良好育人环境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是学校精神风貌,核心文化的载体,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品位。校园物质文化可从艺术文化,园林文化,读书文化,运动文化四大板块着力打造,通过绿化净化,提升园艺文化品位;精心设计,彰显墙壁文化特色;个性布置,追求处室文化韵味;求实求新,活跃阵地文化氛围,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智慧的学园、精神的家园、生命的乐园”。

2.丰富精神文化内涵,深化先进办学理念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我们不断深化办学理念,用“以‘活’的教育,养‘水’ 的品质”统领学校精神文化,以实现把学校办成一所“高质量的示范学校,高素质的实验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作为目标。力求学校的精神文化体现在每项活动上,落实到每项制度中,生根入每个师生的内心深处。

3.拓宽行动文化渠道,张扬学生个性发展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通过文明习惯建设行动,利用有纪念意义的重大节庆日和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积极开展各种专题文化活动。通过主题活动教育行动,定期开展展示学生个性的安全、文明、体育、艺术、劳动、科技、环保、法制等主题教育活动,愉悦师生的身心,加速学校优质成长。通过书香校园创建行动,开展教师经典啃读活动,引领师生走进阅读,走进经典,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通过综合素质提升行动,以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为载体,为学生搭建了多元的文化舞台,使学生们的兴趣、才华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上一篇:涌泉镇中心校叶高峰:做好教育“加减法” 下一篇: 沿江镇中心校卢仁德:漫聊学校教育价值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